量化评估策略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量化评估策略;预见性护理干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正文
脑血管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介入治疗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容易出现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效果造成影响[1]。因此,对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外,护理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预见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前规划干预和处理的护理方法。而量化评估策略是指以数据为基础,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状况的一种方法。通过量化评估策略,可以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为预见性护理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量化评估策略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研究量化评估策略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11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170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为调研目标,依据奇偶法分为实验组(85例)与观察组(85例)。实验组:男45例,女40例,年龄在46-79岁,平均值在(63.25±4.64)岁;参考组:男46例,女39例,年龄在45-78岁,平均值在(63.26±4.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1)符合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2)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量化评估策略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1)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量化评估,主要对患者的生理指标、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标准的评估。在具体操作时,可以采用不同的量化评估工具进行操作[2]。(2)根据量化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计划。如果患者的评估结果显示并发症风险为高危,需要提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案,提前预备好相应的药物和设备,并规划好紧急处理流程。(3)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实施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状况,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对于介入治疗后容易发生血管痉挛的患者,可以在治疗后立即给予抗痉药物,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处理准备。
1.3 观察指标
(1)NIHSS、WMS-Ⅳ评分:通过 NIHSS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数越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通过WMS-Ⅳ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与记忆能力,分数越高表示恢复情况越好[3]。
(2)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数量及种类。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NIHSS、WMS-Ⅳ评分
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更低,WMS-Ⅳ评分更高(p<0.05)。见表1。
表1 NIHSS、WMS-Ⅳ评分比较(分,`x±s)
组别 | NIHSS评分 | WMS-Ⅳ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实验组(n=85) | 21.85±3.15 | 11.82±2.38 | 46.38±5.34 | 59.67±6.31 |
参考组(n=85) | 21.82±3.42 | 16.87±2.07 | 46.34±5.39 | 53.29±6.01 |
t | 0.267 | 8.342 | 0.106 | 3.648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并发症
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情况比较[n(%)]
组别 | 脑出血 | 血管痉挛 | 造影剂反应 | 总发生率 |
实验组(n=85) | 7(8.24) | 3(3.53) | 0(0.00) | 10(11.77) |
参考组(n=85) | 10(11.77) | 10(11.77) | 7(8.24) | 27(31.78) |
x2 | 3.317 | |||
p | <0.05 |
3讨论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主要是指对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微创介入方式。主要包括在动脉瘤栓塞、血管瘤栓塞、血管畸形栓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血管内支架植入等手段,能够迅速扩张患者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液流动,减轻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产生的损伤,进而减轻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5]。常规护理只能解决患者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多依赖于护理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与常规的预见性护理不同,量化评估策略下的预见性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生理指标、疾病状况、康复进度等进行量化评估,再根据量化的数据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通过对患者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在问题出现前予以避免或减轻[6],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实时状况调整护理方案。因此,预见性护理采用量化评估策略,能够更精准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度,制定出更科学、更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更低,WMS-Ⅳ评分更高。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低(p<0.05)。主要原因为采用量化评估策略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受损神经的恢复,提升其认知功能与记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这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康复进程、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脑血管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量化评估策略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受损神经恢复,提高认知功能与记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高敏,王青芬,李飞,等.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预见性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3):65-68.
[2]廖新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人负性情绪、术后康复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3,40(3):94-94F0003.
[3]孙瑞敏,刘阳阳,刘拴锋,等.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6):813-814.
[4]李桂清.介入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7):168-170.
[5]左丽.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6):0119-0121.
[6]常慧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丁苯酞介入治疗的脑血管患者的作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7):0124-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