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分析

期刊: 养生科学 DOI: PDF下载

麦仁妮萨·艾太科 麦尔耶姆·玉苏普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

目的:总结归纳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遴选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00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MI)以及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FMA、BMI、NIHSS,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脑卒中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调节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脑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护理;应用效果;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正文


脑梗死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的组织坏死,出现了一系列生理症状,包括失语、偏瘫、昏迷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1-2]。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大多数患者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本身脑部血流出现异常,随之而来的是脑组织坏死等症状[3]。由于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所以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期间,需要采取确切可行的康复措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发展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效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建议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信息

随机遴选2022年8月~2023年8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所有入组对象均符合脑梗死后遗症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

对照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范围:40岁至70岁之间,组内年龄均值为(64.8±4.2)岁观察组:男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7例、2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40~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值为:64.5±4.4岁。

两组患者基线信息没有显著影响P>0.05)。

1.2方法

    对照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具体的护理内容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而观察做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则展开早期康复护理:(1)成立早期康复护理小组:所有的小组成员均学习有关早期康复护理的相关内容,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护理方案。(2)首先,根据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肢体情况,指导患者保持卧位或者坐位姿势,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按摩,防止肌肉出现痉挛,同时对患者的四肢进行针对性训练,指导患者正确的起坐翻身。(3)其次,对患者的吞咽困难进行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咬舌肌和咀嚼肌的训练。在训练过程当中,尽量指导患者伸展舌头等,如果患者无法自主的移动舌头则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舌头进行按压、控制等。每次咬舌训练时间为早中晚饭前5分钟,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舔舐、咀嚼肌训练、咬合磨牙等。(4)最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活动训练,包括常见的上下楼梯、穿衣、大小便等,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2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BMI)以及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评定本文研究结果使用SPSS22.0进行,计量数据经由()表述,t检验获取处理结果,计数资料经由(%)表述,χ2检验获取处理结果,通过分析如果P值<0.05,则表示具有影响。

2. 结果

组别

FMA

BMI

NIHS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81.39±2.21

90.84±2.95

54.78±2.29

63.49±3.12

13.49±2.34

10.84±1.57

观察组

81.60±2.23

93.35±2.47

54.76±2.36

74.13±3.29

13.52±2.35

8.53±1.24

t

0.083

7.592

0.242

6.362

0.115

5.93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四肢麻木、关节障碍、偏瘫昏迷等临床症状。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展开早期康复护理十分必要。适当的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且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能够尽快康复,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4]。在早期康复护理当中,主要通过对患者的肢体摆放,关节活动进行训练,以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从而增强肢体的生理功能。同时,尽早展开吞咽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生理功能,促进患者摄入营养。另外,在对急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展开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后,可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康复护理的目的是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一系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在护理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严格落实每项护理内容,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在本次研究当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各项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功能评分与对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来说,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脑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文红. 脑梗死后遗症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3,30(3):66-69.

[2] 孙卓.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和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8):197-199.

[3] 徐飞.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后遗症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197-198.

[4] 李雪梅. 社区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的改善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6):111-112.

[5] 车灵洁,于晓静.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饮食保健,2020,7(18):197.

 


...


阅读全文